2025年3月18日,内蒙古监管局一纸《责令改正措施决定书》将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证券代码:600844,下称 “丹化科技”)推向舆论风口。监管部门查明,公司存在两大核心问题:其一,公司治理严重不规范,2023 年以来的董事会、监事会会议记录 “无影无踪”,三会运作形同虚设;其二,内控制度体系滞后十年实盘杠杆配资平台哪里找,《关联交易内控制度》缺失,《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》《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》等核心制度均停留在2007-2012年版本,与现行法律法规严重脱节。这并非丹化科技首次触碰监管红线,在2024年9月,公司因大股东高息财务资助关联交易未及时披露,已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,时任董事长李国方等高管遭上交所监管警示。
图片
图片
六年巨亏 20 亿,造血能力濒临枯竭
翻阅丹化科技近年财报,其经营颓势一目了然。2023年年报显示,公司营收8.61亿元,同比下滑7.79%,净亏损3.93亿元,至此已连续六年亏损,累计亏损超20亿元。2024年前三季度,营收进一步降至5.87亿元(同比降9.66%),净亏损1.99亿元,净利率低至- 43.23%,总资产净利率、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- 18.04%、-45.15%,均创下近年新低。同花顺财经分析指出,公司“主营获利亏损幅度扩大”“回报股东能力大幅变弱”,存货变现能力虽短期提升,但现金流持续恶化 ——2023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9417万元,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回款能力同比削弱52.4%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丹化科技核心子公司通辽金煤的煤制乙二醇装置产能利用率仅70.89%,2023年乙二醇、草酸销售均价同比分别下跌14.18%、16.27%,产品竞争力持续下滑。更蹊跷的是,公司2024年拟冲回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270万元,预计影响净利润2514万元,暴露出过往会计处理的合规性隐患。
图片
同板块企业资本运作活跃,丹化科技 “掉队” 明显
与丹阳板块其他上市企业相比,丹化科技的颓势尤为刺眼。同花顺当季数据显示,丹化科技营业收入增长率、净利润增长率在化学原料行业57家企业中分别排名43位、40位。同期,鱼跃医疗、花王股份等本地龙头通过并购重组、引入战略投资者(如鱼跃医疗获腾讯2.91 亿元增资)实现规模扩张,而丹化科技近年唯一的重大动作是2019年拟110亿元收购斯尔邦的重组计划,因标的业绩承诺存疑、突击入股质疑等问题搁浅,错失转型良机。
业内人士指出,丹化科技内控失效已渗透至关联交易、信息披露等关键环节。公司未单独制定关联交易制度,2024年大股东高息财务资助事件正是内控缺失的直接后果。此外,公司治理架构长期“带病运行”:2023年控股权转让给中泽集团后,实际控制人于泽国虽以 “困境企业重组专家”自诩,但未能改善公司基本面,反而暴露出三会运作失序、制度更新滞后等深层问题。
合规风险与退市危机交织
截至2025年3月18日,丹化科技市值仅28.46亿元,市净率高达8.38倍,市盈率(动)持续亏损。监管部门的责令改正决定书明确要求公司 30 日内提交整改报告,但市场对其整改诚意存疑。历史上,公司多次因信披违规、治理缺陷被处罚,却始终未能建立有效的合规体系。更严峻的是,连续亏损、资不抵债(2023年末净资产5.4亿元,资产负债率高达82.3%)已将公司推向退市边缘。
“三会记录缺失、制度十年未更新实盘杠杆配资平台哪里找,这样的公司如何保障投资者知情权?六年巨亏却无实质整改,监管措施是否‘不痛不痒’?”丹化科技的案例折射出部分上市公司“重融资、轻治理”的积弊。如今,摆在监管层与投资者面前的问题紧迫:当制度沦为摆设、治理流于形式,资本市场的底线何在?丹化科技的“病体”,究竟是个例,还是更深层系统性风险的冰山一角?